从钱币商到金融家

作品名称 《从钱币商到金融业》(From Chettiars to Financiers),陈连山 (Chern Lian Shan) 通过塑像艺术——描绘了华商、齐智人 (朱烈人) 和金融业者之间的 “三角关系”。

1819年,新加坡正式成为英属东印度公司的自由贸易港口。从此,新加坡河不再是 “海人”,(马来文,Orang Laut 的直译) 的居住环境,而成为转口贸易站,岛上的经济命脉也顿时蓬勃跳动起来!新加坡的第一家银行,加尔各答联合银行 (The Union Bank of Calcutta), 于1840年成立起来,随之欧洲银行、金融公司也新加坡河附近设立公司。

齐智人 朱烈人

齐智人来自印度南部淡米尔纳德邦的科罗曼德沿岸地区 (Tamil Nadu, Coromandel Coast) 的切蒂纳德区 (Chettinadu),因此称之为 Chettiars,音译为 ”切蒂纳人“。19世纪初,齐智人迁徙到新加坡从商,但更多是从事放贷工作,因此在新加坡河畔出现了玛吉街 (Market Street),是齐智人聚居的地方,也因而俗称为 “切蒂街” (Chetty Street),或齐智人街。齐智人信仰兴度教。

在玛吉街附近也聚集了另一组 “同乡人“——同样也是来自科罗曼德沿岸地区,可是不同的是,朱烈人 (Chulias) 是印度回教徒 (也可称穆斯林),他们后来在桥南路建了一座回教堂,名为詹美 (朱烈人) 回教堂 (Masjid Jamae Chulia)。

今日的桥南路,与詹美 (朱烈人) 回教堂同一条街道,还有马里安曼兴都庙佛牙寺龙华院

19世纪的新加坡河沿岸出现了多个贸易商铺和放贷、金融企业。来自印度南部的齐智人、朱烈人的放贷业务非常成功,尤其是对于华商的贸易生意,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以及成为欧洲银行家的借贷桥梁。因此,齐智人 (“切蒂纳人”) 和朱烈人在新加坡早期的贸易发展有很大的贡献。

高楼林立

朱烈人居住的地方,在20世纪初之前,曾经称之为吉林街 (Kling Street),于 1922年改称为朱烈街。如今的朱烈街,依旧是繁忙景象,可是已成为多家银行的办公建筑物。新加坡大华银行大楼和华侨银行中心分别在 1974年和 1976年建成,是新加坡金融区较早一批拔地而起的高楼。目前,那里共有三座是新加坡的 “三高”——莱佛士一号 (曾经是华联银行的大楼)、大华银行广场一座和共和广场,都是 280米高。

由于新加坡河处在航空道的范围内,因此建筑物不能超过 280米。

在新加坡河的埃尔金桥附近,《钓鱼的男孩》,也是陈连山的座雕塑。

今日的驳船

在新加坡河,时不时可看到昔日的驳船。可是,它们已不再运送货物,而是成为旅游观光船。乘坐观光船,用不同的视角欣赏新加坡两个新旧金融区——位于新加坡河,以及滨海湾。夜晚的景色迥然不同,埃尔金桥还有亮灯,滨海金沙酒店前的滨海湾蓄水池更是摄影的最佳地点!

钓鱼的男孩

铜像 《钓鱼的男孩》安装在新加坡河的埃尔金桥附近,是陈连山 2004年的创作。十年清河计划,在建国总理李光耀的推行下,自1977年开始清河。当时李光耀誓言,要让鱼儿重返新加坡河。果然,李光耀做到了。想要了解新加坡的十年清河计划,可到滨海堤坝的资源永续展览馆参观,或联系我

繁忙的商业中心

繁忙的商业中心

雕塑家许笑 (Malcolm Koh) 把历史展示在大家眼前,以作品反映新加坡在19世纪开埠成为自由港口的情景。

欧洲籍、来自这区域的商人因经商而至富。手里拿着算盘的是华商,福建话或潮州话俗称他们为 “头家”,直译 “老板”。

十九世纪初的新加坡多以香料作为主要的贸易商品。例如:肉豆蔻带到欧洲后,价格可涨至 60倍!19世纪末后,增加了橡胶、锡、甘蜜、胡椒等,商人在 “吻基” (Boat Quay) 也就是新加坡河的驳船码头,进行交易买卖、讨价还价。河畔旁也建造了多个商行和货仓,后来成为十八家著名商铺,俗称 “十八间” (翻译自福建潮州话 “十八溪墘”。当时大多移民都来自中国南部。成为中介的华商赚取 2%的利润,因此也俗称为 “九八行”。在新加坡河边,劳工丛船只卸货,搬到岸上,到附近的货舱存放。

曾经是罗里的停泊处,船只卸货时搬到 “无篷货车”上,非开篷跑车也!目前已成为餐馆前的步行街。

英国殖民时期称 lorry,直译为大型货车。

第一代

新加坡籍的雕塑家张华昌于 2000年的作品,《第一代》(First Generation) 展示了新加坡早期,在沿岸工作的移民,他们的第一代——孩子们自己找娱乐、玩耍的方式。横跨新加坡河的加文纳桥,旁边有五个 “男孩” 迫不及待地跳入新加坡河,不管当时的新加坡河恶臭与否,这反映了孩童的天真无邪。

第一代新加坡

儿时生活在 20世纪 40年代末的受访者说,对于小时候在河里玩耍的情景,仍有美好的回忆。他说他和许多男孩一起在新加坡河里游泳,当时不得不把头保持在污染的水面之上。

新加坡河停满了运货的舯舡船只,他们最喜欢爬上舯舡两旁的橡胶轮胎,乘机乘坐货船到前面的埃尔金桥。然后丛埃尔金桥上一跃往水里跳,刺激又好玩!

傍晚,再紧紧地抓住另一艘朝反方向行驶的舯舡船回家。受访者回味无穷地说,那是无忧无虑的童年!

1977年~1987年,新加坡政府实行了十年清河计划,新加坡的舯舡船只、驳船业也从此演变成为历史的一部分。

雕塑家张华昌 (Chong Fah Cheong) 1953年出生于台湾,后来移居到新加坡,是本地艺术创作的先驱。

新加坡猫

新加坡猫 (Singapura Cats) 是新加坡的吉祥物,取名为 Kucinta。

Kucinta “古晋塔猫” 是马来文 kucing (猫) 和 cita (爱) 的 “混合词”,寓意 “我所爱的人”。这个名字是由新加坡旅游局在 90年代时举办的命名比赛,一名华族获胜者为新加坡猫所取得名字。

新加坡猫世界最小的猫品种,只有 15~20公斤重。这种猫身体娇小,大而圆的眼睛和三角形耳朵。

曾生活在新加坡河岸、地下水道等,因此也被称为阴沟貓、沟渠猫。现在已经很少见。

新加坡得 “古晋塔猫” 是雕塑家林龙成的作品。

刚推出时,共有十五只雕塑猫在新加坡河岸边。但大多都遭人蓄意破坏,其中一只还被偷。目前就只有三只 “安然无恙”,摆设在加文纳桥旁。

新加坡河畔商人

雕塑家欧世鸿 (Aw Tee Hong) 的创作——新加坡的河畔商人 (The Singapore River Merchant),非常显眼,安装在马来亚银行大厦前。

坐着的雕塑人物,实是新加坡早期杰出的苏格兰籍商人,亚历山大·约翰斯顿 (Alexander L. Johnston) 本人。他 “正与“ 华商和马来社区领袖谈论生意。他们背后的 “苦力”,把货物一一搬上牛车。

在英殖民时期,英国人以印地语 kuli (也写作 coolie) 来形容劳工。恰巧,意译 ”苦力“ 也很贴切地表达出当时劳工的辛苦。

雕像的位置,是1820 年,约翰斯顿的货仓的所在地。由于生意火红,他从莱佛士妹婿富林,租到一块地,并把生意扩展到后面的百得利路 (Battery Road)。和他竞争的商人把这个地方戏称为马来文 Tanjung Tangkap,意思是 “河口抓”,因为约翰斯顿的货仓最靠近新加坡河口,非常占优势,可以随时随地 “抓” 到乘船而来的商人。这样的 “河口抓” 货舱,只维持到 1848年,因老旧后来被拆除,所在地用来建造较高的建筑物。经过几十年多次的拆拆建建,1942年,马来亚银行获得此位置,改名为马来亚银行业会所。1998年拆除,建成今天的 32层马来亚银行大厦。

19世纪杰出的约翰斯顿在富丽顿酒店前,还有一个码头以他的名字命名,称之为约翰斯顿码头,于 1856年竣工。1930年代,码头被拆除,改建成今日的红灯码头。

19世纪末的新加坡,主要是依靠牛车来运载井水。当时新加坡华人聚居的 “唐人街” 附近有多个水井,助长水牛车运水、卖水的生意,因此得名牛车水。据说新加坡曾经有 4000口井那么多,目前仅剩于安详山区的一口水井,作为 “历史保留物”。新加坡河一带,当时水牛车把井水带到红头码头去售卖。

在大华银行的地面层,是哥伦比亚艺术家费南多·波特罗 (Fernando Botero) 肥硕 “多肉” 的《鸟》。他的另一副作品摆放在万豪旗下的瑞吉酒店 (St. Regis Hotel) 大门前,称之为《斜躺的女人》(The Reclining Woman)。

向前迈进

《向前迈进》是著名台湾雕塑家杨英风的作品。

向牛顿致敬

雕塑屹立于大华银行广场,是西班牙籍已故艺术家萨尔瓦多·达利 (Salvador Dali) 的杰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