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西岸加利福尼亚州的金门大桥 (Golden Gate Bridge),是一座横跨金门海峡的悬索桥,将两地——旧金山市和马林县连接起来。 橘红色的大桥是旧金山的地标,也是世界出镜率最高的地标之一。

金门海峡是一道长 4.8公里,宽 1.6公里的水域,与东部的旧金山湾交汇后,流向太平洋。不同的是,旧金山湾只有 3.7~4.6米深,金门海峡则 90米深,加上强大的太平洋潮汐,使得那一带的风速每小时可达 121公里。

名称的来源

1846 年,美国船长约翰·弗雷蒙特 (John C. Frémont) 经过到此海峡时,想起了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的金角湾 (Golden Horn),翻译自希腊文 Chrysoceras。弗雷蒙特从而得到了灵感,于是把海峡命名为 Chrysopylae,直译金门 (Golden Gate)。

不提及设计师

建成的金门桥,并非是来自当初原有的设计图。到底是谁设计了金门大桥?

Golden Gate Bridge Highway and Transportation District
总工程师约瑟夫·施特劳斯的设计

1921年,总工程师约瑟夫·施特劳斯 (Joseph B. Strauss) 提交了第一份建造大桥梁的设计图——采用混合式的做法,两端的悬索跨度由悬臂桁架支撑。然而,他的设计却被报章公然恶评为极丑!

于是,施特劳斯委任公司的副总裁兼结构工程师查尔斯·埃利斯(Charles A. Ellis)与一位颇有知名度的悬索桥工程师,莱昂·莫伊塞夫 (Leon Solomon Moisseiff) 一同合作。

莱昂·莫伊塞夫于 1938年,在美国华盛顿州建造了世界第三大悬索桥,塔科马海峡悬索桥 (Tacoma Narrows Suspension Bridge)。悬索桥于 1940年竣工。不料,仅四个月后,这座桥竟 ”壮观性“ 地坍塌下来!随后的数十年,仍引起各界专家的关注,纷纷研究失败的原因。1943年,莫伊塞夫因心脏病逝世。

查尔斯·埃利斯在 1922 年至 1931 年担任金门大桥的设计工作。有学者坚信,埃利斯的计算与设计能力,远超施特劳斯,可说是功不可没。1929 年,众工程师说服施特劳斯更换设计图。可是之后不知何故,施特劳斯把副总裁埃利斯给开除了。1937年竣工后,施特劳斯把团队的名字都刻在牌匾上,安装在大桥的桥塔上,唯独不见查尔斯·埃利斯的名字。

埃利斯离职后,在芝加哥创办了一家咨询公司,担任公共工程管理局的顾问,也先后在美国的三所大学担任教授职位。

2012年,在南塔上安装了一块新牌匾,以纪念与表彰埃利斯建桥的贡献。

大桥的结构

金门大桥

金门大桥悬挂在两座 227米高的桥塔,距离1,280 米,形成了主跨——大桥中间的两条主钢索线,各长2332米。这比布鲁克林大桥长 3倍,比乔治华盛顿桥多出了 213米。每座桥塔各用了 60万个铆钉。金门大桥宽27米,两侧各3米宽的人行道,让公众过桥、散步。驾驶者和行人均可一览无余地欣赏两边海湾和海洋的景观。

直至1981年, 金门大桥是世界最长的悬挂桥。直至1993年,桥塔也是世界最高的。

困难重重

总工程师约瑟夫·施特劳斯于 1933年1月动工兴建,奠基仪式迟了一个月,2月26日才举行。建造过程中面临多个挑战。原因是金门海峡潮汐湍急,暴风雨和大雾频繁,使得施工困难重重。

南桥塔

建造金门大桥需要在海峡两岸打下坚实的基础。两座桥塔,北塔建在马林县的陆地上,南塔则建在旧金山市的水中。当时的工人须戴着潜水头盔和空气软管潜到 30米深的海底工作。冰冷、浑浊的水和强劲的水流使工作变得非常困难。为此,这些潜水员还得等待适当的时期,待水流随着潮汐变化而变得平静时方能工作。工作人员在水中建造了一堵椭圆形的大墙,宛如一个 “大浴缸”,再从中抽掉 900万多美制加仑 (3400万升) 的海水,以腾出空间倒入混泥土建造桥塔底部。

两座桥塔上的主钢索线,每根 0.9 米厚 (由 2.7万多条钢丝线压缩在一起),重达 1.1万多吨。另外,有 500根较小的钢索线悬挂在两边的主钢索线上,形成肋形线条。这样,当强风来袭时,桥身能够安全地左右摇摆达 8.5米。

加一点想象力,肋形线条像不像一架巨型竖琴?

大雾

金门大桥标志性的橘红色,是经过多方面的提议,甚至是争议后才筛选决定。

首先,名为金门的大桥,为何不是金色的?

当年,大多数人一致认为大桥应该是油上金色的漆,才能够成为 ”名副其实“ 的金门大桥。可是,美国空军部却认为,大桥应该是橙色与白色交替。海军部极力反对,觉得黄色与黑色更理想!也有人认为铁灰色最美,最自然!

建筑师欧文·莫罗 (Irving F. Morrow) 最终决定使用单色——橘红色 (正确名称为 “国际橙色” International Orange, Hex 色码为 #C0362C),主要是以安全为出发点。这种颜色实是安全背心、救生衣的颜色。安全背心有多种鲜亮的颜色,例如:红、深浅绿、黄、蓝、紫、甚至也有银色反光线条的黑色救生衣,供不同场地,不同用途使用。

为金门大桥油上橘红色的漆是首选,具有双重功能,既与周围的自然风光相得益彰,又可在浓雾弥漫时,让前来的船只清晰可见桥身。

美国旧金山

桥塔的灯光和大桥的照明系统,在 1930年,也是由欧文·莫罗负责。因考虑到金门大桥的规模和开资预算,莫罗不希望将大桥的所有部分都有相同的亮度。此外,莫罗也认为华丽的灯光会让人忽视金门大桥的宏伟,因此选择了低压钠蒸气灯,在桥梁上发出微微的琥珀色光芒,而塔楼顶部的光线,是最少的。直至这座桥庆 50周年时,换上了高压钠蒸气灯,以突显桥塔的高度。

晚间,橘红色的大桥,因有光灯照亮,闪耀着金色的光芒,反射出海湾的水面,营造出一种神奇的效果。

装饰艺术

著名建筑师,约翰·埃伯森(John Eberson)于 1930年初加入团队,并采用在当时风靡一时的装饰艺术元素来为桥塔和锚地 ”画龙点睛“,使得大桥不只实用,还带出艺术美感。桥身的设计,则有查尔斯·埃利斯继续负责。

然而没多久,到了 4月份,也因施特劳斯请来了欧文·莫罗而被取代。与埃伯森相比,莫罗是一位默默无闻的旧金山建筑师。

30年代中期,莫罗放弃了施特劳斯早期甚为乏味的设计,改为较时尚、有现代感的桥塔设计。棱角分明的混凝土塔脚是大桥的入口,因此莫罗的设计强调了塔楼的高度。矩形塔门塔宛如高耸的梯子,往上攀升,宽度渐而减少。“梯级” 带有标志性的装饰艺术风格——垂直凹槽来装饰塔门,底部两个塔腿之间的棱角,特意制造层次感。当阳光照射在结构上时,这种几何形状能够创作出具有戏剧性、不断变化的日落影子。金门大桥的装饰艺术特征在艺术界里颇受钦佩,甚至被视为雕塑作品。

开幕通车

1933年动工建造金门大桥时,时值经济大萧条时期 (1929~1939 年)。整个工程耗资超过 3500万美元 (约今日的 6.1亿美元),比预算还少了 130 万。仅花了四年四个多月,于 1937年 5月27日提前建成,28日中午正式通车。 

目前金门大桥的车辆限速为每小时 45英里,即72公里。

68岁的总工程师约瑟夫·施特劳斯在大桥开幕的隔年,于1938年 5月18日逝世。在大桥附近,摆放着他的塑像以示纪念。有兴趣者,可参观金门大桥历史博物馆,或换另一个旅游方式——乘坐观光船欣赏金门大桥,在金门海峡上行驶时,还可看到恶魔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