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多利亚剧院建于1855年,由时任总督巴沃(wò)德 (W.J. Butterworth) 主持奠基仪式。在这之前,英殖民政府的木板屋 “剧院“ 是位于旧禧街警察局的那块土地上。后来为了建造市镇厅 (Town Hall),也把剧院融入建筑物里。市政厅由土木工程师约翰·明纳 (John Bennett) 设计,1862年才落成。楼上是市政府的办事处,之后还有一间图书馆 (从新加坡书院搬过来,直至1876年,又搬走)。楼下则是小型剧院。渐渐的,随着英殖民政府对娱乐的需求有所增加,在19世纪末的1893年,办事处也得搬走,把场地作为百分之百的剧院用途。

维多利亚纪念堂

旁边的一部分,在英殖民时期称为维多利亚纪念堂,于1905年增建而成。当时的英殖民地政府为了纪念在1901年逝世的维多利亚女王,请了著名的双迈事务所负责设计,建筑师为比德韦尔 (Regent Alfred John Bidwell)。除了建造维多利亚纪念堂,也进行市政厅的翻新,之后改称为名正言顺的维多利亚剧院。纪念堂落成后,由时任总督安德逊 (John Anderson) 主持开幕。

因此两座建筑物,维多利亚剧院和纪念堂,差了40多年的历史。

比威尔的其他作品

建筑师比德韦尔在英殖民时期非常有名、极受欢迎。他的其他建筑作品包括著名的莱佛士酒店 (1899年)、良木园酒店 (1900年)、史丹福大厦 (1904年)、新加坡板球俱乐部 (1907年,从主楼延伸出来的扩建部分)

这些建筑物都已成为历史保留建筑物。当中,史丹福大厦与前首都大厦一同开发,成为新加坡高档次的首都凯宾斯基酒店。

钟楼

钟楼 54米高,与维多利亚纪念堂同一个时期建造。当时有一家海峡船运公司慷慨地答应捐赠大钟,可是在开幕时没能及时把大钟运到,直到隔年的1906年,钟面和铃铛等部件才从英国运达新加坡。

早在10年前的2014年,钟楼进行过翻新后,大钟已成为自动化,不再使用人力操作。公众可买票爬上钟楼,一睹钟楼的内部运作。票价为每人 40 新元,须预订

建筑风格

两座建筑物展示了新古典主义风格 (Neoclassical style) 和科林斯式柱子。这不仅仅是19、20世纪时,英国非常流行的建筑风格,也彰显了英国皇家海峡直辖殖民地的权威。像这样有霸气的建筑物,还有前高庭法院和前政府大厦,现二合为一,翻新修复后成为国家美术馆。

在维多利亚纪念堂 (现称音乐厅)的外墙,可见到 “V”、“R” 和 “I” 的字母组合,以纪念已故的维多利亚女王。

  • V 代表 Victoria,既是维多利亚英女王
  • R 代表 Regina 里贾纳,是拉丁文 “女王”之意
  • I 代表 Imperatrix,拉丁文 “王后” 之意

顺道一提,之后在1953年,伊丽莎白二世女王在伦敦进行冠冕仪式。因此,在维多利亚纪念堂的不远处,有一条步行街,英殖民政府把它称为伊丽莎白女王道

历史发展

维多利亚剧院和纪念堂,这两座建筑物都见证过新加坡的历史发展。在二战时期,1942年新加坡沦陷后,维多利亚剧院和纪念堂曾被用作为日军的临时医院、文化中心。1945年日军投降后,英军重返新加坡,维多利亚纪念堂用作为拷问日军、审判的场所。

1965年,新加坡独立后,摆脱了英国殖民的色彩。维多利亚纪念堂也改称为维多利亚音乐厅,自80年代,是新加坡交响乐演奏的地方,也是新加坡历史最悠久的艺术表演场所,直到 2002年,滨海艺术中心开幕,给艺术爱好者多一个选择。

在维多利亚音乐厅,偶尔还会有乐龄人士上台进行大合唱, 让他们有机会做快乐的盛装打扮,当 “演唱会明星”。

新加坡的国徽

在维多利亚剧院和音乐厅的三角形山花,可看到新加坡的国徽:

狮子代表新加坡,老虎代表新加坡与马来西亚的历史联系。盾牌上是新加坡国旗。盾牌的下方为马来文 Majulah Singapura,意思是前进吧,新加坡!

新加坡国旗分别为红白两色。红色代表平等与友谊。白色代表纯洁与美德。新月代表新建立的国家。五颗星代表公正、平等、民主、和平与进步。